熱門關鍵詞:心理、情感問題、心理醫生、抑郁癥、焦慮
關于失眠你知道多少
一、急性子的人更容易失眠
為什么失眠人群有年齡特點呢?三四十歲的人多是因為事業和家庭壓力大,更年期人群多因家庭及健康問題,70歲以上老年人多因健康問題,如心腦血管疾病、肺功能不好等。性子急、做事情過于追求完美的人,更容易失眠。
二、重災行業:金融、IT、教師和醫療
在教師隊伍中,小學老師、初三和高三的老師,是失眠的重點人群。另外,金融、IT以及醫療行業從業者,也是失眠的重點人群。在醫療行業中,以護士尤為明顯,護理工作要求很高,要仔細核對不同患者的用藥,與患者直接接觸時間最長。有的護士由于工作太忙,不大顧得上家里,就容易產生家庭矛盾。于是,工作和家庭的雙方壓力,造成焦慮失眠。
三、泡腳、喝牛奶就能睡得著嗎?
其實,公眾對睡眠障礙存在著很多認識誤區,簡單地列舉了以下三個:
誤區一:睡前聽音樂、泡腳、喝牛奶等可治失眠。這些方法確實對部分輕度焦慮、失眠患者有效,但是對于癥狀嚴重的難以奏效,有些人越想用這些方法讓自己睡著,就越焦慮,情緒沒放松,就更讓自己睡不著。
誤區二:飲酒可以催眠。這種做法不可取,酒精對于最初的入睡或有幫助,但是隨著在體內的分解,它往往會在后半夜損害睡眠質量,使睡眠的整體時間減少。
誤區三:安眠藥會成癮,不能吃。鎮靜催眠藥物的確具有成癮性,而且長期使用效果會變差,一般服用不要超過3個月。其實,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合理用藥,輔以心理治療,不必擔心成癮問題。患者不可自己擅自亂吃,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。
四、你有睡眠障礙嗎?
愛迪生發明了電燈,人類的睡眠時間少了1個小時。如今,手機、平板電腦等成了新的“失眠殺手”,調查稱有近六成國人鉆被窩后習慣“刷屏”,平均“刷屏”時間達29分鐘。
怎樣才算好的睡眠呢?入睡快,一般在10―20分鐘左右入睡;睡眠深,呼吸深長不容易驚醒;無驚夢現象;早上起床后精神好,白天頭腦清醒、不困倦、工作效率高。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存在睡眠障礙?要看是否持續一個月出現以下癥狀:入睡超過1個小時;睡覺后反復做噩夢,醒來后又難以入睡;比平時早醒一兩個小時。還有一種情況是,常自己感到睡不好,其實每天睡得已超過8個小時,也不做噩夢,這被稱為“主觀性失眠”。
當然,你如果老是睡了還想睡,或者工作、聊天時都會打瞌睡,說不定有身體的基礎性疾病或是發作性睡病,建議到醫院去看看。